English

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

2000-06-20 来源:光明日报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陆炳炎 我有话说

加强德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,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,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特点,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

大学生的思想、学习、生活方式的特点,是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这一大背景下形成的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,全社会范围的经济成分、利益主体、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,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:

一是学习生活方式多样化。主要表现在经济差距更加显著,经济来源多元化,学习方式多元化和学生组织多元化等四个方面。二是思维方式更具选择性。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择业的全过程,都面临竞争和选择。价值的多元差异,就业的市场机制,以及网络文化的广阔空间等,又增加了选择的变量。三是性格特征的两重性。两种现象特别突出,一是务实与实惠的调和。大学生能较冷静理智地看待社会实际,更多地关注与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现实。个人发展机会和工资收益成为学生择业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。二是宽容与回避的调和。他们具有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包涵和理解能力,同时在关注现实社会的同时也更多一份自己的打算,对与自身利益相距较远的社会问题不免缺少一些热情。

这些新的特点,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。我们应该认真思考,大胆实践,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第一,要探索建立合理利益机制,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价值感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,德育工作要向深层次全方位推进,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理利益机制,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投入,既要通过建立严格的师德规范和高标准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来实现,也要切实保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投入获得合理的价值回报。目前,在政策上给予专职德育队伍以一定的支持,然而,德育工作要真正贯穿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、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去,还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。

第二,要探索建立合理评价体系,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。德育工作也存在投入产出问题,必须强调追求工作的有效性。在实际工作中,人们往往单纯以对德育工作的投入来考察德育工作做的好不好。做了就是好的就是有效果的观念是值得推敲的。我们讲重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工作与效果的统一。要特别重视的是,德育工作必须走向单纯“管”、“灌”的误区,进行“交流”与“对话”。同时要注重长远效果。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,特别是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显现出来了。不能把德育工作的效果停留在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上。

第三,要探索加强学生自我教育,增强自主选择能力。仅仅“授之以鱼”的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。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价值选择的能力。在这个问题上,高校德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。首先,必须重视把学生摆在与我们交流的同一个平台上,而不是“居高临下,我打你通”,德育工作必须牢牢定位于“引导和帮助”,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而不放任自流,承认学生不会不犯错误而努力减少学生犯错误的可能。其次,必须把选择能力的培育摆在更加显著的地位。德育工作要传播真理,还要重视传播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方法。现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知行不一的现象,实际上正反映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